阅读历史 |

第15节(2 / 3)

加入书签

一所学堂,打算在周围几个村子招收学生,学生无课的时候要跟随大人干活,他们可以在黑石免费食宿。”

老里正惊愕的看向赵不息,嘴皮哆嗦着,许久才长叹一声,对着赵不息就要拜下:“黑石子,真是贤人啊!”

收学生还包食宿,老里正活了六十多年也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好事,只是略加思索,老里正就想到了赵不息这么做的原因。

野猪里现在没有粮食,这个冬日过的必定紧巴巴的,说不准会饿死多少人。赵不息将稚子带回黑石,这就是减少了野猪里嗷嗷待哺等着吃饭的嘴,救下了几十条人命。

赵不息连忙在老里正弯腰之前就将他扶住不让他向自己鞠躬,她皱着眉头:“我是因为在能力范围内才出手相助,您才是真正的无私为野猪里奉献……只是我帮助的不是您,无需您向我道谢,若是要表达感谢,也应该是受到我帮助的黔首向我行礼。”

在陈长教授完丹参的种植方法之后,里正就向野猪里的黔首们宣布了稚子可以去黑石包食宿学习的消息。

众人纷纷凑到赵不息身边拜谢,有的甚至热泪盈眶,大哭了起来。赵不息没有拒绝他们的拜谢,因为她的确救了他们的命。

秦的律法规定六尺以下算做未成年人,六尺以上才算做成年人,秦朝的六尺换算一下也就是一百四十厘米。

赵不息带走的稚子也是六尺之下的孩子,虽然这么做对于长的高的人不太友好,但是的确是在没有身份证的时代里快速将稚子和成人分开的方法了。

“喂,你身高已经超过六尺了!”赵不息眼尖的看见一个身高明显超过六尺线的人正往马车边上走,她指出了那个人,身后跟着的门客立刻将其揪了出来。

是个男孩,脸上还满是稚嫩,被揪出来以后立刻惊慌失措的看向自己的父母。

人群中一对夫妇冲了出来,两个人身上穿的都是打满了补丁的短衫,苍老的脸上满是泥土,妇人跪在赵不息脚下哭泣,抽泣道:“求求您,我儿子还不到十四岁,他就是长得高了一点,求求您将他带走吧,给他一条活路吧,我们给您磕头……”

他们都知道黑石富裕,孩子带到黑石就能吃上口饭,能活下去,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活下去呢?事实上,挤在稚子堆里心存侥幸的孩子不止这家孩子一个,只要是觉得自家小孩身高和六尺差不多的都把自家的小孩塞到了队伍里。

可惜赵不息不吃这一套,这家人是可怜,这个小孩也的确可能真的不到十四岁,但是规定就是规定,六尺以上就是成人,秦征劳役的时候可不会因为身高到了六尺但是年纪还不到十四岁就不征他。

“六尺一的人能过去,那六尺二的人求我是不是也能过去?那六尺三、七尺高的是不是我也得给带走?”赵不息毫不客气,“我要是带了他走,那家里有七尺高小孩的人就会心想,都是差一点,六尺一能跟着走凭什么七尺不行?”

说完,赵不息也不管他们的反应,直接挥手让门课把这个超过身高的人给拎了出去。

稚子们依然排成一排通过划在树上的那条六尺线,队伍却悄然短了一小节,赵不息扫视了一眼,发现剩下的稚子每一个都是身高在六尺之下的了,原本那些比六尺略高一些的身影忽然消失了。

赵不息叹了口气,倒也没生气,她读过书的人和这些黔首们生气做什么呢,说到底,这些人也只是想自家的孩子能过的好些啊。

一侧将这一幕收入眼中的陈长若有所思。

为无关之人买丹参办学堂的是她,将人揪出来任凭人磕破了头依然无动无衷的也是她。

这位黑石子,赵不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摸着秦朝过河

从野猪里带回来的孩子一共有二十多个,加上黑石六尺之下的孩子百余个,这一百二十多个孩子都被召集到了一起。

赵不息早就选定了一块平整的地用来建学校,现在正热火朝天的动工,因为现在已经过去了地里最忙的时候,所以黑石的劳动力很充足。

黔首们一听是黑石子想要修建东西,都纷纷自发赶了过来,立刻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就算陈平一再重复不需要更多人了,但是还有源源不断的人听说了以后赶过来。

被连日连轴转的过度疲劳摧毁了俊脸的陈平,现在正顶着两个大黑眼圈和一头乱糟糟被随意梳理起的头发还要在这里负责学校的修建。

他已经不止一次思考自己来这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了。也没人告诉过他给人做门客会这么累啊。

陈平看向了这些黔首,他们大多是健壮的汉子和女子,身上都穿着打着补丁的短褐,手上都有厚厚的茧子,他们热切的看着陈平,每个人都自己扛着锄头、背着筐子。

“诸位,建学校只需要三十人,人已经招够了,这里没有多余的工钱来雇佣更多人了。”

陈平此言一出,原本平静的人群顿时就热闹了起来。

“我们不要钱。”“我们是自愿来的。”“为黑石子出力我们都愿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