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3节(2 / 3)

加入书签

来一个“那我就放心了”的眼神。

原本候在院外的杜琢,突然火急火燎地跑了进来,先是给老爷夫人行了礼,继而附在杜昙昼耳侧,着急忙慌地说:“大人!府里来人了,说莫迟不见了!”

杜昙昼赶回自己家中时,原本扣在莫迟手腕上的镣铐被他解下,放在了床头。

房里的东西摆放都和他离开前一模一样,只是原本坐在床边的莫迟不见了踪影。

“是了。”杜昙昼望着空无一人的卧房,低喃道:“他出入临台监狱都如入无人之境,一把小小的锁拷,又怎可能困得住他呢。”

杜琢急道:“莫迟应该还没走远!大人赶快派人去追吧,肯定还来得及!”

“不了,不用追了。”杜昙昼的嗓音透着无力:“你先下去吧,让我一个人待一会儿。”

杜琢忧心忡忡地退到了院外。

杜昙昼缓缓走到床前,走到近处,才发现床头的摆设是有变化的。

就在那把镣铐旁边,放着一枝瑞香花枝。

瑞香开花的季节已过,枝条上没有花苞,只有一丛丛嫩绿的枝叶。

花枝上缠绕着莫迟用来束发的布条,而原来放在桌上的杜昙昼的玉簪,不知去了何处。

杜昙昼拾起布条,紧紧握在手中。

良久后,他摘下官帽,用莫迟留下的发带,将一头乌发束在脑后。

他走到门外,将等候多时的家臣叫来:“杜琢。”

杜琢一溜烟跑过来:“大人有什么吩咐?!”

“收拾一下。”杜昙昼望向西北方的天空:“过几日,我要出京。”

二十天后,遥远的柘山关迎来了一位风尘仆仆的客人。

客人身披兜帽,用帽檐遮住了大半张脸,谁也看不清他的五官。

拿出皇帝钦赐的腰牌,给看守军营大门的士兵检验过后,客人被带到了中军营帐,也就是赵青池将军的篷帐外。

通报后,侍卫获得赵将军的首肯,对客人予以放行。

客人入帐后,一句话都不说,只把御赐腰牌拿在掌中。

赵青池看了一眼,稍加思索,朝营帐内的其他人挥了挥手。

很快,帐篷内就只剩他们二人。

赵青池发话道:“来者何人?所为何事?”

在他警惕的注视中,远道而来的行客摘下兜帽,露出了一张清丽的面容。

“赵将军,别来无恙。”

赵青池瞪大双眼,嘴巴开合半天,都因为语塞而说不出话。

片刻的呆坐后,他陡然起身,三两步走到来客面前,一把替他戴上兜帽:“别说话,也别出声,来的路上没人看见你吧?很好!这几天你就躲在我的营帐里,别让任何人认出你。待我寻到恰当的时机,就去关外找一具和你身量相仿的尸体,伪造成你已牺牲的假象,将你的死讯上报。”

来人正要开口,被赵青池不耐地打断:“不行!军营里见过你的人太多,你不能一直留在这里,今天晚上我就送你回毓州府!等待你的死讯传到缙京的这段日子,你就藏身在毓州刺史家中,你也知道,他是可以信赖的。”

“赵将军,我——”

赵青池抬起手:“陛下得知了你的死,定会对你另有奖赏,朝中众人也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毓州,所以你要先在刺史家中蛰伏一段时日,待到风头过去,你就恢复自由了!到时候你想去哪里都随你,就是不要回京城。”

“将军,您听我说——”

赵青池对这个计划相当满意:“我这里还有几千两的银票,你全都拿走,找个山水清秀的地方隐居起来,下半辈子就能过上太平日子了!”

来客终于忍不住了,他摘下兜帽,直视着赵青池的眼睛说:“将军!我是自己要回来的!”

赵青池像被雷劈一样僵在当场。

须臾后,他猛地上前一步,抓住来客的肩膀,痛心又不解地质问:“你还回来干什么?你还回来干什么啊莫迟!我拼了老命把你救回来,不是为了再让你回到这里!你为大承做的难道还不够多吗?!”

“他不能去的地方,就让我替他去。”

====================================================

莫迟牵着一匹马,踩着地上的砂石,顶着头顶的满天星辰,走向柘山关雄伟的关墙。

赵青池与他并排而行,两个人都低着头,谁也不和谁说话。

走到关防下,赵青池朝墙头值守的士兵挥了挥手中的火把。

漆黑夜色中,守关士兵从城墙上探出头,仔细看清了赵青池的脸,随后将一面黑旗高高举起。

四周迅速响起沉重的铁链声,柘山关那堵坚固的城门足有五尺厚,需要十个人共同推动枢纽,才能将固定在其上的铁链升起,继而打开城门。

等待开门的时间里,莫迟说:“其实我走偏门出去就可以了,没必要这么兴师动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