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8章(1 / 2)

加入书签

黄老板走的时候还有些发懵,没想到谈出了这样一个结果,欢想实业要抢他这门生意,还搞得他没脾气。

他对杨老头说回去再考虑考虑,其实也没什么可考虑的,要么就不做,要么就得按杨老头开出的条件做。

黄老板没好意思把已经放在桌上的礼物带走,但是陪同前来的王丰收知道杨老头和华真行肯定看不上也不会收,顺手帮他又拿了回去。

杂货铺的后院里,曼曼给杨老头又续上一杯茶道:“您为什么不想和那位黄老板谈合作,他原先就是开干鲍加工厂的,在哪里开不是开呢?”

上次洛克提到这件事时,曼曼也在场。听说有人要来投资搞干鲍加工厂,不仅与欢想实业合作,还可以雇佣海神族人,她也觉得是一件好事,没想到杨老头却不乐意。

杨特红没答话,却扭头瞪着华真行道:“你还是我从小教到大的吗,都学会什么了?别说是我,就算是老墨和小柯来了,也不能让黄老板那样白占便宜啊!”

华真行一脸委屈道:“您别说我呀!刚才听了您老的话,意思我已经完全明白了。”

杨特红训斥道:“不说你,难道说曼曼吗?还要听了我刚才话才明白,你听到这件事的时候,自己就应该明白,怎么还要等到我老人家来说?”

曼曼不解道:“您为什么要说小华呀?他也没犯什么错误。”

杨老头神情稍缓:“他的错,你看不见很正常,但他自己不应该没意识到。”然后又冲华真行瞪眼道:“我很有钱也不缺钱,你现在也是!假如我只想自己发财,干嘛跑到这个破地方来开杂货铺?

你呢?折腾了这么多事情,连我们几位老人家也帮着你张罗,是为了什么?你的目的是什么,初心和发愿何在,这些就应该决定你怎么做事情。别不服气,看样子我教你教得还不够,还得补课,今天这课得上透了!”

说着话他不知从哪儿抄出一个文件夹,扔给华真行道,“那个黄老板已经在高怀同家里住了一个月,谈了不少他在曼德国开干鲍加工厂的事情。高主任还在网上做了一些调查,整理了一份情况介绍,你先拿去看看。”

、连人都卖过

曼得国的自然资源和工业基础都很不错,曾经是黑荒大陆最发达的国家,如今仍然是,只是相对二十年前有所衰落。

近十年来曼得国的经济增长缓慢,治安状况持续恶化,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秩序崩坏,经常爆发各种冲突。

相对而言,曼得国仍是黑荒大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尽管存在各种问题,也比几里国的情况好得多。它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几里国的几十倍,就比如说治安情况吧,再恶化也比非索港强得多。

当然了,从秩序和社会稳定的角度,曼得国的大部分地区也不能和如今的克林区比。但克林区出现在几里国是很特殊的情况,并不具备普遍的代表意义,至少目前还不具备。

黄老板在曼得国一座海滨城市开加工厂,已有十几年了。曼得国的衰退可怪不到他头上,他只是个商人,改变不了大环境。

杨老头想了解的,就是这个工厂本身的情况,重点的是它给当地带来了什么、留下了什么、造成了什么影响?答案其实已经有了。

黄老板就是给当地带来了一个手工作坊、提供了几十个就业岗位,带走了二十多条人命,几乎什么都没留下。要说影响嘛,可能使当地人对东洲或东国商人更加敌视,也使东国裔华族人更容易成为各种暴力犯罪的袭击目标。

要说积极作用其实也是有的,要看对谁,黄老板本人就用赚来的钱在红港买了两套物业,号称超千尺豪宅,其实也就是面积一百多平方米的两套住房。

黄老板开了十几年的加工厂,最巅峰时期雇佣了三十多名工人,最少的时候雇佣了十几名工人,他付的工资也就是当地雇工的平均水平,勉强图个温饱而已,对工人的生活并没有明显的改善,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对当地的礁岩环境,倒也没有造成明显的破坏。因为那里的海滩几乎都是礁岩地貌,野生鲍鱼资源很多,以他那个小加工厂的规模,完全能够保证持续开采。

但是在礁岩上采取鲜鲍,尤其是个头足够大、品相足够好,符合黄老板收购要求的完整鲜鲍,有一定的危险性。鲍鱼附着在礁岩上,退潮时才会露出水面,尤其是品相最好的鲍鱼,只有在退天文大潮时才方便采摘。

其实也可以借助潜水装备在水下礁盘上采取鲜鲍,但那样做的技术要求以及成本更高,而且更加危险,在当地几乎没必要。

趁退潮去礁岩上采鲍,不小心就会往海里走得太远了,或者因为贪心想多采几枚鲍,或者是寻找时不知不觉就忘了时间,没有意识到潮水已经涨上来。

涨潮,尤其是退大潮之后的涨潮,速度很快浪头也很汹涌,假如没注意再抬头时,可能已经被潮水困在了礁石上。上涨的潮水迟早会将立足处的礁岩也淹没,而礁岩地带不适合游泳,浪涌可能会把人拍在礁石上。

海滩上的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